人脑原理:我不吃牛肉
创建日期:2025-05-01
更新日期:2025-05-18
阅读次数:214
素材
最近一个梗很火:我不吃牛肉。出自电视剧《危城》,古天乐台词。原情节是这样的: 民国时期,一个军阀少爷无恶不作,当地人恨之入骨。 这天,少爷微服私访,来到一家面馆。谎称自己是外来游客,问【听说大家都在议论XX少爷,他怎么了?】。 老板不知道眼前这位就是少爷。 老板大骂那个少爷,细数罪责。然后又言归正传,和和气气地问眼前这位要吃点什么。 少爷笑呵呵的说【那个XX少爷还真是坏啊】,然后说【牛肉面,不要放香菜。我不吃香菜】。 老板说【好嘞】,就去做饭了。 少爷跟随从说【我打赌,这个老板肯定会放很多香菜】。 随从问【为什么?】。 少爷惊讶,一副【这你都不知道?】的样子,说【因为他恨我入骨啊】。 随从沉默。 面端上来了。少爷一看,没有香菜。少爷愣了一下。 然后少爷笑了。说【我不吃牛肉】,开枪把老板打死了。
序
教师:看这个情节。你看到了什么? 学生:这少爷太坏了!不讲道理! 教师:还有呢? 学生:老板太可怜了。 教师:你猜我关注的是什么? 学生:猜不到。是什么? 教师:这少爷很蠢。 学生:啊? 教师:在面端上来的前一刻,你觉得老板会放香菜吗? 学生:肯定不会啊,老板又不知道眼前这位就是少爷,只知道是客人,客人说不放香菜那就不放呗。再说了,就算知道眼前这是少爷,出于听话、也肯定不放香菜。 教师:嗯。但这个少爷却觉得老板会放香菜,这少爷不蠢吗? 学生:是哦。 教师:少爷为什么觉得老板会放香菜? 学生:不知道。那个随从也很困惑。少爷给出的发言是【因为老板恨少爷】,但这个理由怪怪的。 教师:这个理由不完整。下面上课,拆解少爷的心理,见不贤而内自省。
第一课:思维方式(预测、代入、换位思考)
(教师:执悲今厄。学生:仙世凡生) 教师:首先,这个少爷缺乏预测能力。 学生:显然。(不过这好像是一个循环定义……预测错了,可不就是缺乏预测能力吗?) 教师:然后,定律:一个人缺乏XX能力,意味着【实现XX目的的方式有许多种,每种有一个分值。他选择的方式是低分的】。 学生:(哦,不是循环定义。现在开始有信息量了)预测他人的方式有哪些? 教师:你是怎么预测到老板不会放香菜的? 学生:啊?我上面不是说了吗? 教师:你上面说的太具体。抽象的说,你是怎么预测的? 学生:代入老板的视角,思考如果我是老板,那么我会怎么做。 教师:不错。严谨的说是:代入老板的视角,明确老板的已知信息,思考如果我是老板、在这个已知信息下、那么我会怎么做。本质是换位思考。 学生:哦!我知道了,少爷没有明确老板的已知信息。他默认老板知道他是少爷……诶不对,知道他是少爷的话、老板也应该听话、而不敢报复呀! 教师:预测他人行为,有三种方式:
- 完全换位思考:明确对方的所有条件(包括目的、性格、当前资源、当前信息),思考:假设我是对方,在这些条件下,我会怎么做。
- 有限换位思考:明确对方的部分条件,思考:假设我是对方,在这些条件下,我会怎么做。
- 自我感知:自己的历史中,A类现象往往伴生B类现象。如今遇到A类现象,于是预测会出现B类现象。
学生:自我感知那一条有点抽象,不太理解。 教师:我举个例子。有一个菲律宾小孩,他父母如果沉默、那么意味着父母很生气、要不给他饭吃了,这时候他就会疯狂道歉,然后父母打他一顿,他才心里舒坦,因为知道有饭吃了。他找我聊天时,有时候我在忙,没回复他,这时候他就会疯狂道歉;比如问我一个问题,我没即时回复,他就会去找各种理由去证明自己这个问题问的错误、自我批判自我辱骂。我跟他说我的沉默不是生气,我生气会明说;没有用,我下次沉默他依然疯狂道歉。最终我受不了了,给他拉黑了。(拉黑之前我发了一千多字解释,以避免他受到巨大心理创伤)这就是:他不会去理解我怎么想的,他只会去凭借他的经验来理解【他即将遭遇什么】。他的经验中,【对方沉默=我即将遭遇饥饿=我即将遇到巨大负面效果】,所以他也这样预测我:【我沉默=他即将遭遇巨大的负面效果=我即将抛弃他】。 学生:啊……理解了。 教师:少爷案例也是一样。少爷的经验是【如果一个人骂自己,那么就会给自己使坏,而且都是一些小恶心的坏】。比如:
- 面对面前即将被处死的敌人,自己嘲讽他,他会骂自己、并往自己脸上吐口水。
- 宴会上,面对其他军阀家的其他少爷,对方瞧不起自己。自己恶作剧让对方当众出丑,对方也报复自己(比如搞坏自己的话筒)。
在这个少爷历史的经验中,他面对的恶意都是那种很小的恶意(吐口水、坏话筒),并且都是与【仇恨自己的人】伴生。基于此,如今遇到一个仇恨自己的人(饭店老板),少爷也预测【自己即将遭遇一个小恶意】,比如【被故意放香菜】。 学生:啊!理解了!这样就合理多了!老师你居然能从这么一个小情节、推测出对方的历史故事!太厉害了! 教师:你认为本节课的结论是什么? 学生:不要自我感知,要换位思考。 教师:不。 学生:啊? 教师:要使用第三种方案。
- 换位思考:综合60分。效果好,但成本高。
- 自我感知:综合30分。效果差,但成本低。
- 优先自我感知,异常则有限换位思考,再异常则完全换位思考:综合80分。效果好,成本适中。
学生:感觉第三种好麻烦……我觉得第一种成本低。 教师:如果你不嫌第一个成本高的话,那么用第一个更好。但如果你某天发现自己无法坚持第一个,那么注意,万万不要滑向第二个。 学生:异常是什么意思? 教师:比如我第一次对那个菲律宾孩子说【我的沉默不是生气】,这对他而言应当是一个异常点。再比如,重要的场合,也是异常。 学生:理解了。
第二课:人脑原理(内觉、现状、记忆、生成判断、验证)
(教师:执悲今厄。学生:浊浪逝风) 教师:人本能都是自我感知。自我感知无需学习,天生就会,没受过教育的人也会。换位思考需要后天学习。赞同吗? 学生:赞同。 教师:两个问题。第一,如何学会的换位思考?第二,为什么人本能都是自我感知? 学生:先说第二。我认为自我感知可以换一个名字:条件反射。如此就不难理解了:条件反射可以使用简单神经元机制实现。你觉得呢? 此外,心理学中还有各种应激创伤,例如【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绳】,来自单次90分或长期60分的负反馈形成的条件反射(应激反射),你说的那个菲律宾的例子可以用应激来解释。 教师:应激属于自我感知。这不是简单的条件反射,这至少包含了【抽象】,比如菲律宾孩子从【挨饿】抽象为了【强负反馈】,比如少爷从【吐痰、坏话筒】抽象为了【小恶意】。这无法使用神经元结构简单实现。 学生:有道理。那我换一个思路,我先尝试完整内觉描述一下少爷的心理过程。 此处代入与内觉有一些困难,因为我没了解过这样的人的历史故事(但见过这样的人)。我只能基于你前文给出的吐口水与换话筒的例子来尝试代入,下面的代入与内觉未必准确:
- 发言:XX少爷如何?(内心:兄弟们都说我差?我要亲自微服私访调查一下,证明我是好的,打他们的脸!)
- 你敢说我差?我要杀了你!
- 不行,我是一个好少爷,不能杀无辜之人。我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存在。
- 吃什么?牛肉面吧。不要香菜。
- 我在求他。我完了。我在求一个敌人。他一定不会满足我的诉求。
- 没问题,不满足就不满足。正好想杀他,没理由。他给我放香菜,我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杀他了。(关键:错过否决机会。如果没有这一条,那么本该生成【他不知道我是少爷】的)
- 有问题吗?没问题!我坏吗?不坏!他给我放香菜,我杀他,天经地义!biubiubiu(想象),他死了,爽!敢说我差?你死定了!(关键:强化信念。如果没有这个等待,那么不会为了维护信念而说【不吃牛肉】)
- 咦,没有香菜?
- 杀了你?不行。
- 饶了你?不行。
- 杀了你?不行。
- 饶了你?不行。(因为信念。否则本轮会可以)(因为内耗否决,所以大脑宕机一秒,在外表现为愣神一秒)
- 杀了你?你害了我!可以。
- 你害了我?我不吃牛肉!
- 没错,我不吃牛肉。完美。
教师:很好,没什么大问题(结尾三行有点偏差、但与本节课无关、此处不谈)。继续下一步。内觉之后是抽象。为什么他觉得老板不会放香菜? 学生:关键是三个思维环节:
- 少爷对现状的抽象。意识到【我正在求老板】。
- 联想(条件反射?)。意识到【我在求敌人,他会像过去那些经验中的敌人一样、不会满足我的诉求】。
- 无否决。本该否决的环节,被【我要杀他】覆盖掉了。类似于煽动效应(植入三个错误的否决理由,覆盖掉本该想到的否决理由)。
进一步抽象是:人时刻都在记忆现状。记忆时会自动对现状抽象。一条记忆是一个节点链结构的东西,链的第一个节点为索引,链上的每一个节点为一个状态的抽象、各节点按时间顺序。记忆时会自动联想索引之下的其他链,简单搅动(白日碎片梦),无有价值的则沉寂、有有价值的则提交表意识(提交:等价于梦中继续推演。沉寂:等价于梦中大换场景)。当联想并提交时,倾向于相信推演结果,做一次简单验证。如果此时有一个欲望、使得【如果推演正确,那么那个欲望可以得到满足】,那么这个欲望会因生成判断机制而大概率被优先验证,从而验证通过、相信推演。以上表现为自我感知。 (咦,条件反射居然真的不重要,只有三分之一的重要度。内觉果然是比心理学理论更优秀的方法。) 教师:不错。 学生:第一个问题先不讨论。我现在需要一段时间消化。今天在您的引导下,我分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。 教师:你很优秀。给你上课很舒服,我只需要引导你思考就够了。你的研究与分析能力很强,你可以自己创造重要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