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员规范:辩论规范之到你讲(L2)

创建日期:2025-05-11

更新日期:2025-05-18

阅读次数:102

原始案例

匿名:我计划做X。 执悲:建议你做Y。因为XX。 匿名:反对。因为XX。 执悲:反对。因为XX。 匿名:L3不满。你发言总是把话说得很满,经常使用【必然】【完美】,但我的经验表明,听你的则必然失败。我不想跟你说话了。 执悲:你不要听我的结论,你要听我的理由,理解理由之后按自己的理解去随机应变。我说要消除饥饿的话必然要吃饭,你抓起一把生米就放嘴里,你应该去理解并随机应变。我结论中的【满】不意味着让你看结论,它只有两个作用:

注释:我必胜、到你讲

首先,在小说中,需要使用【主角必胜】【反派必胜】【主角必胜】【反派必胜】 的循环。例如: 错误:恐怖怪物,主角攻击,怪物受伤逃跑,主角追击,怪物重伤要死,主角斩杀,怪物死了。 正确:恐怖怪物,主角攻击,怪物躲避反击,主角硬碰,怪物受伤大招,主角大招,击杀怪物。 这里的正确,就是【反派必胜】【主角必胜】【反派必胜】【主角必胜】【反派必胜】 【主角必胜】。 习题:对如下错误节奏进行修改:反派嚣张,主角大骂,反派颤抖,主角嘲讽,反派道歉,主角攻击,反派求饶。

然后,在辩论中,也是【我必胜】【你必胜】【我必胜】【你必胜】的循环。通常两层就够了,例如:

  • 我:我们的XX成本太高了,建议使用XX办法来降低。(我必胜)
  • 你:我们的XX成本不高。你在财报里看到的是三个月的总成本,不是本月的。(你必胜)
  • 我:知道了。本提议撤销。

上面的是简单事实反驳。下面演示复杂事实反驳:

  • 我:要学英语,你需要在生活中与人交流,例如英文联机游戏。不要死读书。(我必胜)
  • 你:英语生活交流的前提是能使用中文与陌生中国人交流,我做不到这一点,需要先学如何搭讪、成本高;或者有熟人擅长英语,我也没有。因此我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。(你必胜)
  • 我:知道了。本提议撤销。

如果双方都能准确认知对方的理由、并且认知自己反对的理由并表达清楚,那么这样【必胜循环】的讨论是最高效的。 但如果一方无法做到准确认知,那么就容易陷入【我觉得你说的不对,但我不知道如何反驳】的境地,然后经常如此就会累计L2不满。

问:反驳只能是事实反驳吗? 答:还有逻辑反驳。但轲目苦津里不至于有人犯逻辑错误。难点只在于复杂事实反驳,即在于自我认知。

提问:为什么不谦逊?

首先,我不喜欢别人谦逊。一个人如果给我提建议时说【我也不确定这个建议对不对】,那么我会想【你自己都不确定的垃圾玩意交给我干什么?耽误我时间?你要是缺信息的话就去阅读与提问,要是不缺信息的话就自己去优化到极致之后再给我看】。 然后,我也不喜欢别人自满。一个人如果给我提建议时说【我这个建议必然正确,你不采纳你就是愚蠢至极】,那么我也会生气。 但是,我希望别人表达【我这个建议我已经优化到极致了,我找不出来毛病,我认为逻辑很完美了、事实也看不出问题。到你讲,你可以指出我的逻辑或事实错误,或者采纳】。这个表达可以简化为【我认为,要实现X目的,必然需要Y方法,因为Z过程。你觉得呢?】。

注意,有的人在使用这个简化时,会带有另一种含义,导致对话为:

  • A:要实现X目的,必然需要Y方法,因为Z过程。
  • B:事实错误,XX不对
  • A:即便XX不对,你依然需要Y,因为XXXX
  • B:你这是另一个话题了。对于这个新话题,你的观点我依然反对,XX逻辑错误(注:原始提议往往没有逻辑错误,但这种中途开新话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逻辑错误)
  • A:即便这样,你依然需要Y

这是非常糟糕的对话,这里的A第一句话的含义并非【我优化到极致了,到你讲】,而是【我就是对的,我没有错】。 发言时不该持有【我就是对的,我没有错】的心态。

快人一步是先驱,快人两步是先烈

前文可见,提议时一共有三个境界: 第一重:自满。我的观点是XXX。这个观点没错。 第二重:谦虚。我的观点是XXX。这个观点可能有错。 第三重:回合。我的观点是XXX,理由是XXX。我检查不出来有什么错,但你可以指出我的错误。到你讲。 当代,绝大多数人在第一重。此时,第二重的做法是好的。 未来,当多数人在第二重时,第三重的做法是好的。 但在当代,如果使用第三重,那么很容易被误会为第一重。

这种误会有时候还会引起一些连锁的反应,例如无限证明:

  • A:建议你做X,因为Y。
  • B:反对,因为XX。
  • A:反对,因为XX。
  • B:我做不了!做不了!@@#%$%&##!%(一大坨糅杂着信息与情绪的发言)!
  • A:哦,知道了,本提议撤销。
  • B:你为什么让我做X?你为什么不相信XXX?@@#%$%&##!%!
  • A:我相信。
  • B:你就是XXX(贬义)!你为什么XXX?你为什么XXX?你就是XXX!
  • A:我说了,我现在理解了。
  • B:你不理解!你不理解!你让我做X!
  • A:我说了,我不让你做X了。
  • B:你是因为我发疯而妥协的!你不理解!
  • A:第一,我从不妥协。第二,我理解,你因XX而不该做X。
  • B:我无法理解。你就是XXX!

B无法理解A的突然转变。因为第一重的人是不会轻易转变观点的。(而第三重会)

轲目苦津应当是一个怎样的组织?

  • 世俗:第二重。第二重通用性强,但损失交流的效率与价值,上限低,大量时间浪费在各种形式主义问题上,人们为了不背锅而故意发言含糊,各部门隔着厚厚的屏障。当代官场与大厂普遍如此。
  • 圣地:第三重。第三重效率完美,但不适合面对社招的人。当代社会上人们普遍在第一重,年薪百万以上的非技术人员普遍在第二重。要么社招海选筛出来达标的,要么招年薪百万的精英。

很多人可能希望是第二重。第二重短期来看性价比是最高的。 但轲目苦津必须是第三重。即便这是一条艰难的路。 即,【有自我认知能力,不会“无法反驳但不赞同”】必须是L2标准。

轲目苦津五平等,话语权平等的核心需要建立在能力平等之上,而能力中【自我认知能力】与【学习能力】是关键。自我认知能力所衍生的【不会无法反驳但不赞同】是决议的基础,它可以实现【只有极少数时候需要硬决议】,毕竟每一次硬决议都是团队的一个裂隙。

  • 硬决议:投票通过,强制执行。
  • 软决议:全员同意。或者,投票通过后,反对者被说服。

传统公司可以有大量硬决议,因为他们不基于对人品的信任,只基于对利益的信任。所以不在乎情感上的裂隙,只在乎合同。

问:如果极少硬决议,那么是否意味着话语权平等就是摆设? 答:不。首先,极少不等于没有,它如同核弹一样是一个威慑,大家可以都不用,但大家知道有这个东西可以用,基于此而安心、面对不公时有反击能力。 然后,软决议中的【投票通过后,反对者被说服】,这个说服过程中也受到平权影响,参考多方意见。如果不平权,那么反对者往往不会听别人的意见,只会与掌权者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