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我认知:失去一万八
创建日期:2024-05-17
更新日期:2025-02-17
阅读次数:138
#方法/如何让他人理解你
一代观点:没经历过我的事情的人,永远无法理解我
一个人A,遇到了一个事情,痛苦。他把这件事讲给朋友B,B觉得这件事很普通,觉得A大惊小怪心理脆弱。A更加伤心。 他讲给另一个朋友C,C理解A,C也有过同样的经历、知道这很痛苦。于是A感动。 暮寝而思之,A得出结论:没经历过我的事情的人,永远无法理解我。人性如此。 比如:
- 我病了,我诉苦,对方不耐烦、觉得我不够坚强。没病的人,永远无法理解生病的痛苦。
- 我被排挤了,我诉苦,对方觉得我矫情、衣食无忧还有脸抱怨。没被排挤的人,永远无法理解排挤的痛苦。
A看小说,小说中有【主角本可以拿到某些钱,但因为某个意外而无法拿到那笔钱了。主角痛苦】,A没什么感觉。 A毕业了,找工作。本地应届生就业、政府补助两万元。A入职以后,发补助,只发两千。A诧异,问情况,然后得知:A入职的企业本体在外地,就业补助按外地计算,外地补助两千元。一下子失去了本该到手的一万八,A顿时非常痛苦,几日不能平静。然后A回想起之前的小说,理解了主角的痛苦。 A再次感慨:没经历过对方的事情,永远无法理解对方。经历了才能理解。
二代观点:只要你描述出你的全面理由,那么他人就能理解你
看上面一万八的例子。A为什么痛苦?是因为失去一万八吗?不。这是突变点原因,但不是全面的原因。 突变点原因:小球向前滚动,前方有靶子。突然一个大手将小球弹走,小球没能撞到靶子。对于【为什么小球没能撞到靶子】,突变点原因是【大手弹走】,全面原因是【小球在向前滚动,大手弹走】。
所有失去一万八的人都会痛苦吗?并不是。每月零花钱几十万的富二代就不会痛苦。 所有失去一万八的穷人都会痛苦吗?也不是。很多知足的人也不会太痛苦,顶多遗憾一下、三五秒就调整好心情了。 什么是知足?难以定义,循环定义。 换个方法思考(从幻想法改为观察法):在痛苦的上一刻,念头是什么?是【我一直想要一个五千元的XXX,我一直舍不得买,即便知道我有两万补助,我都在犹豫要不要买。现在你告诉我两万少了一万八?我现在为什么要接受平白失去一万八?我为什么之前不接受平白失去五千?我应该接受失去五千吗?不。我应该接受失去一万八吗?是。为什么?为什么?我想不明白】。
OK。基于此,可以得到痛苦的原因:不是【我因失去一万八而痛苦】,而是如下三者之一(或混合):
- 曾经,我舍不得买很多东西,那些东西不到一万八。然而现在这一万八没有了。我过去的省钱像是笑话,于是我痛苦。
- 曾经,我有很多事情要做,但因为缺钱而没做、痛苦与忍耐。然而现在这一万八没有了。我期盼的曙光亮了一丝又灭了,于是我痛苦。
- 我已经确认好了我拿到两万补助要买什么,并基于此而做出了更近一步的计划。然而现在这一万八没有了。我的计划在中期时因前期的漏洞而整个崩溃,于是我痛苦。
问:即便你这样表达,他人也不会理解的。 答:直接说【失去一万八所以痛苦】,那些没经历的人中只有10%的人能理解你。而这样表达,那些没经历的人中有60%的人可以理解你。 问:那也不是100%。 答:那40%不理解的人,是因为没有去确认【曾经,我舍不得买很多东西,那些东西不到一万八】(或其他两个选项)的正确性。如果他产生了【”曾经,我舍不得买很多东西,那些东西不到一万八“,这是很正确的行为方式,没有问题】的想法,那么当他了解到【本可以获得一万八而失去】时,他就会理解痛苦。(注意:不可反驳,不等于确认正确。显然,等于确认正确。) 对此,可以使用小说的方式,让读者在不知道后期会失去一万八时,在前期,针对前期的具体环境,主角不舍得买某个有用的东西,此时读者就会赞同【的确不该买,它虽然有用,但我们缺钱、钱更重要】,并觉得这是显然的。这样还可以多次、对多个不同的东西主角都忍住不买、并将这些事件穿插在其他情节中(从而消除刻意感。刻意感:如果小说只描写主角不买东西,那么读者会觉得莫名其妙、觉得作者在刻意铺垫,从而不再赞同、改为保留意见看作者后面说什么。所以铺垫不要刻意)。这样中期主角失去本可以获得的一万八,读者就会痛苦了。这就是100%的理解。(这也是一种教育小说)
在【执悲今厄/描述能力/引用封闭】的第一节中,也有同样的观点: A:我喜欢看很虐心的悲剧。看完之后,感受那种惆怅、久久难以平复的心情。我还喜欢那种美丽可爱的角色被凌霸的情节。我想写一个这样的情节,主角虐待他人,比如女主忠诚于男主,但男主对她很不好,让她去做许多饱受折磨的事情、只为换取给男主微小的利益,她依然愿意去做,最终折磨至死。这样的情节在中国市场会受欢迎吗? B:任何情节都可以受欢迎,只要铺垫足够。 你喜欢的应当不是【美丽可爱的角色被欺凌】,而是【你觉得可望不可即的角色被欺凌】,进一步是【你觉得你不配拥有、但实际上拥有的东西被毁掉】,然后产生一种【我果然不配拥有】的惆怅与愉悦。 【不配拥有】对应的信息是【求而不得】,那么你要铺垫的故事就是求而不得。多次的、递进的求而不得,最终不求、但得到了女主,非主观地毁掉。
本文价值
#价值/案例:没经历过我的事情的人,永远无法理解我 #价值/概念:突变点原因 #价值/演示:自我认知的幻想法与观察法 #价值/演示:分析问题 #价值/痛苦:过去的行为像是笑话 #价值/痛苦:曙光亮了一丝又灭了 #价值/痛苦:计划在中期时因前期漏洞而崩溃 #价值/教育小说题材:失去本该到手的金钱而痛苦 #价值/概念:不可反驳与显然 #价值/小说写作技巧:消除刻意感